車聯網形象的說,有點像我們在家里一樣,家里的電視機、路由器、電燈、窗簾連接了電腦、手機等等組成了一個網絡?,F在這個網絡到了汽車上,汽車內部的各種裝置、設備,都在這個網絡中連接起來。
暴雨天加油,下車付款難免淋濕,這時在車內中控屏上就能完成操作;自駕出游看到沿途美景,但行車中無法使用手機拍照,通過語音直接控制行車記錄儀就能拍照;車與車之間也會連接起來,變成車際網絡,你的車和別的車可以打個招呼,“嘿,我正在這里,你別撞到我了”、“提醒你前面事故,小心”。這樣的車聯網它不香嗎?

在全亞洲最大的國家汽車試車場里,駕駛員遠程操控,車輛自動在公路上平穩行駛,拐彎、避讓行人,同時汽車還可以自己根據路況選擇最高效的路線、自動泊車,沒有了早晚高峰擁堵煩惱……
汽車通過5G連接互聯網讓車既懂得駕駛者所思所想,還能與車外世界互聯。簡單概括,就是會“說話”的路,加上能“懂你”的車就是車聯網。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4G不行呢?這就是網絡時延太高,簡單來說當車速每小時60公里時速下,4G網絡遠程駕駛,當你發出踩剎車的指令到車接收并執行時,車已滑出10多米遠,早就出交通事故了。而用5G網絡遠程操控,可做到車隨腦動,指令即傳即達,確保行車安全。在不久的將來,決定馬路是否擁堵的關鍵,或許將不再是車流量,而是“網速”。

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參與者,我們能體驗到很多痛點,例如擁堵造成的公交不及時,路口行人或非機動車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等。從安全角度看,5G車聯網可以在車輛端通過車載人工智能對周邊的風險源,甚至是非視距內的風險源進行定位和識別,甚至能及時規避風險實現對車主的安全保障,真正體現出“安全”“便民”的特色。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這意味著北斗系統部署順利收官并邁進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全新時代。

而自動駕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要知道自己在哪,同時也要知道別人在哪。所以今天有了北斗的厘米級定位和納秒級授時的這樣的能力,它就可以對所有的車輛和道路設備產生的數據,去打上非常精準的時間跟空間的標簽。
中國移動依托本地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網絡和豐富網絡運維經驗,實現了厘米級精準定位服務,建成了4400個地面接收站,并為北斗高精定位系統提供7*24 小時穩定可靠保障。車聯網作為5G+新基建中單體規模最大的垂直應用之一,未來實現智能網聯、車路協同乃至更高級別的全自動駕駛,都離不開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廣泛應用。
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車聯網擺脫了單純的導航、娛樂、通話功能,人人都能開車,人人都是老司機,車輛像深海中的魚群快速游動,彼此相鄰卻又永不相撞,實現零事故、零擁堵、低排放的智能互聯駕駛,構建人、車、社會的互聯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