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道軒閣
一、智慧交通的基本概況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最終實現“人車路網”的高度協同,可以有效提高交通系統的管理水平、運行效率以及有序性和可控性。
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ITS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理念。到了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F在,智能交通正向智慧交通邁進的新階段。

二、智慧交通行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國外發展歷程
起步階段:20世紀60年代后期-20世紀8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開始進行嘗試,處在實驗階段,由于技術等原因,未進行實用化和市場化。
關鍵技術研究和試點推廣階段:20世紀80年代后期-20世紀末,信息技術革命為智能交通帶來強勁發展動力。
產業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21世紀初-至今,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大規模應用研發成果,智能交通成為新興產業。
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國提出,之后歐洲、日本也相繼加入這一行列,隨后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加入這一行列,各國 ITS 的發展也主要是國家政策支持,全球正在形成一個新的 ITS 產業鏈。特別是,自從上個世紀 90年代,美國、歐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開發給予了更高的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新的 ITS 產業鏈正在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益、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為目標的 ITS 概念正在逐步形成。
交通信息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已形成以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美國目前已占據該領域的領先地位,智能交通在美國的應用率達到 80%以上。歐洲在對智能交通系統(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方針,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日本是對 ITS 進行研究最早、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務等綜合體系。
2、國內發展歷程
① 起步階段(2000年之前)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外系統設備供應商憑借品牌和技術優勢,成為中國公路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批參與者和市場主導力量。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軟硬件廠商開始進入智能交通市場,成為細分行業的主要力量,構建了中國智能交通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的理念和基本認識。
② 實質性建設階段(2000-2010年)
國家科技部在全國啟動了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的城市示范工程(大約12座城市),推動了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發展,智能交通項目開始列入國家863高科技產業化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加強了基礎研究,并通過重大活動集成示范智能交通技術和產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一批高新企業進入了智能交通市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智能交通的研發、生產和普及,以信息系統軟件為核心,通過公開市場采購通用設備或委托定制專用硬件設備,最后將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集成為完整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得以符合用戶的核心需求。
③ 高速發展階段(2010年至今)
通過關鍵技術規模應用和管理創新,提升了智慧交通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優勢,通過跨界融合、系統重構、商業模式服務創新、智能物流、智能駕駛和智慧城市建設來引領智慧交通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基本形成了國家智慧交通研究創新基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群體構成了我國智慧交通的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二是建設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廣泛影響的示范工程,如北京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交通運行智能監測系統,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已達到或接近先進國家的水平。三是科技創新推動我國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實現了從全面跟蹤向跟跑、并跑并存的歷史性轉變。

現代智慧交通體系的發展迅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起步階段:解決擁堵,改進中心監控系統,改善交通結構完善道路路網功能,實施主干道交通監控。加強交通管理,實施主要道路收費管理,緩解交通壓力。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建立公交線路網智能調度系統。
發展階段:在綜合信息網絡平臺下,實現交通信息雙向交互,實施交通指揮控制建立城市信息管理、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統。形成ITS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產品研制和開發。加快智能網聯車輛研制,以適應智慧交通提出的新需求。
成熟階段:建立全國范圍內實時準確高效的智能化運輸綜合管理系統:數據的智能化處理和智能決策。逐步實現全國各交通方式的運輸規劃、管理運營智能化。完成車間通信系統,車輛智能化成熟商用。
現階段智慧交通行業還處于發展階段初期,國家在城市交通、軌道交通和港口路橋交通領域的投入也將持續升溫。2011 年以來,我國智慧交通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態勢,多達 200 個以上地方政府推出的智慧城市規劃及系統建設,充分表明未來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建設和發展趨勢,隨著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智慧交通行業的發展將迎來良好的機遇。
3、發展前景分析
我國ITS的研究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相關政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ITS規劃的研究以及建設,而且人口大國的國情必將使我國成為智慧交通應用的最大舞臺,現階段的發展主要解決交通擁堵,改善出行安全和減少環境污染等問題。
我國交通智能化水平正在持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領域融合的速度加快,智慧交通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慧交通市場整體發展水平仍較為落后。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對交通需求的增長較為迅速,使得我國成為全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促進了我國智慧交通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一方面,已經初步實現智慧交通系統覆蓋的東部城市仍然有升級、更新及開發新功能、新服務的需求,各大城市仍受交通擁堵等問題困擾,東部地區智慧交通系統仍有大量需求;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道路包括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現有的交通設施系統利用率較低,對智慧交通系統也有大量需求。

(資料來源:中國智能交通協會)
伴隨著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智慧交通也取得了迅猛增長。行業市場規模從2010 年的109.2 億元上升至2018 年的721.1 億元,2010-2018 年行業年復合增速達23.33%。未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的推進,智慧交通有望進入發展的快車道,預計到2020 年,市場規模將超1000 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智能交通協會)
預計2019年我國智慧交通相關的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2023年達到1590億元,2019年至202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8.18%。
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形成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要求的智慧交通體系,實現跨區域、大規模的智慧交通集成應用和協同運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務和高效的物流服務,智慧交通產業總產值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由此來看,我國智慧交通市場擁有巨大發展空間。
三、智慧交通行業的發展趨勢
未來,新興信息技術產業的社會變革作用將集中顯現,這些變革作用倒逼交通運輸行業利用新技術增強交通運輸運行感知、預控和應變能力,改變交通運輸產業組織和服務交付模式,提高行業治理的社會參與程度,并切實提高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和科學決策效能,推動交通運輸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傮w來看,智慧交通的趨勢性變化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一體化
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決定了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要求不同區域間、不同方式間的資源共享、業務協同、一體運行。
2、便利化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克服了交通運輸服務時空限制和約束,改變了支付方式,服務多樣化、個性化、流動化。
3、精準化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交通生產、運行的實際狀態的全面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準化成為可能。
4、集約化
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行業技術體系的集成發展,形成國家和地方統一的集成技術體系。
5、市場化
公眾信息服務是交通信息化主體,通過積極推進交通公眾信息服務市場化發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帶來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