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5月22日,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透露,今年我國將發射6至8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不斷提升系統性能;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即北斗三號系統),提供更優質的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五天前的深夜,從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起飛,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45顆衛星。

“中美貿易之間的齟齬這次深深地給中國人帶來啟示,‘備胎’不可或缺!北斗系統是行業定位應用不可或缺的‘備胎’,北斗的國家戰略意義是非常明確的?!闭勂?/span>5月17日的這次發射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網工作,南京隼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施雪松對第一財經做出了上述表示。
北斗三號系統2020年全面建成
導航技術也是面向未來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以來,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牢牢掌控了全球導航定位市場,但是近期發生的中美貿易爭端讓人們越來越認清發展自主核心技術的必要性。
在車載導航領域,北斗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乘用車輛前裝市場,目前已經累計有超過200萬輛車擁有“北斗芯”;在航空領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已在去年開始使用北斗導航……
“中國不愿意受制于人,這是他們發展北斗導航的初衷?!瘪R里蘭大學航天工程系教授卡普蘭(Marshall Kapla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卡普蘭說:“北斗導航系統已經成為中國工業的核心組成部分?!?/span>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開始尋求替代GPS導航的方案,著手打造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今天,北斗系統這一最初的“備胎”終于發展到“想轉正就轉正”的階段了。
王兆耀指出:“10年來,全球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從GPS和格洛納斯(GLONASS)兩大全球系統,發展到今天的GPS、格洛納斯、北斗、伽利略四大全球系統。全球在軌運行的導航衛星數量也從40余顆增加到百余顆?!?/span>
今年4月26日,第44顆北斗衛星成功進入工作軌道,開始與北斗全球導航組網星座一起,為我國和周邊地區以及“一帶一路”地區提供高精度全球導航服務。目前,國產北斗產品輸出8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5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是中國技術出口的典范。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稱,從2017年11月5日至2018年11月19日,中國用1年時間完成了北斗三號系統“10箭19星”的超高密度發射,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跡。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開始正式提供全球服務。截至今年4月,在軌服役的北斗導航衛星數量達到41顆。
冉承其表示,除了今年將發射6至8顆北斗三號衛星外,明年計劃將發射2至4顆北斗三號衛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屆時將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能力,持續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據悉,目前我國正在推動區域短報文服務平臺,促進短報文與移動通信的融合,進一步發揮北斗系統的優勢。
導航精度有望達到厘米級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包括國產北斗芯片、模塊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并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
根據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2017年的報告,北斗導航系統將最終能夠提供精度為1米甚至更高精度的定位,而目前GPS的定位精度為2.2米;假設輔以增強系統,北斗導航的精度將能夠提高到厘米級別。
未來北斗導航系統將不僅在自動駕駛中發揮作用,同時也會減少智能手機和車載導航對美國GPS的依賴。
“北斗導航全球覆蓋對自動駕駛的定位精度會有很大的提高,有助于自動駕駛的發展。汽車收取的衛星定位信息越多,定位就越精準?!眹鴥入娮拥貓D提供商四維圖新(002405.SZ)CEO程鵬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另一方面,出于國家安全考慮,發展北斗導航系統也很有必要?!?/span>
程鵬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目前四維圖新的地圖產品分三級,第一代導航地圖的精度為10米,第二代輔助駕駛導航ADAS的精度在1米左右,而目前剛剛開發完成的第三代高精地圖的精度達到10厘米左右,并且即將量產。
在車載導航領域,北斗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乘用車輛前裝市場,目前已經累計有超過200萬輛車擁有“北斗芯”,這將對進口車與合資車廠產生影響,它們需要對設計做出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