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行駛將裝“黑匣子” 規范駕駛行為是治本
車輛駕駛行為分析平臺在滬研發成功
(來源:人民網)
2016年07月06日17:01
人民網上海7月6日電 經一年多努力,由上海經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汪衛教授課題組合作研制開發的車輛駕駛行為分析平臺(SSSJD-VDBAP-1.0),今日下午宣布第一階段研發成功,這意味著今后車輛行駛也將裝有“黑匣子”,有效規范行車駕駛行為,讓交通行車整治不再僅僅依賴人力而依靠高科技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調查表明,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人、車、路、環境、管理,其中人是主要因素。我國近年來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情況分析顯示:由于駕駛員的過錯造成的死亡人數約占全部死亡人數的60%以上。上海市最近三個多月來開展的交通大整治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但道路擁堵、行車不良、我行我素等現象依然叢生,險象不斷,在5、6月間便發生貨運車沖闖中環高架、奧迪車撞向中環防護欄兩起車毀人亡的重大惡性交通事故,由此表明,處罰只是治標,而規范駕駛行為才是治本。
據了解,國家交通運輸部、公安部以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2014年第5號令,規定在全國所有的運營車輛(目前主要是兩客一危及大型運輸車輛)必須安裝“北斗/GPS車載衛星定位裝置”。車輛駕駛行為分析平臺以這些車載衛星定位裝置所采集到的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定位和速度等數據為基礎,采用高科技的大數據分析方法以及神經網絡數據分析模型,對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并從浩瀚的數據中準確提取各類違規駕駛行為,綜合分析其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概率,從而判斷駕駛人員的駕駛行為的優劣,促使養成良好的駕駛行為,從根本上提高駕駛員的文明素養。
該平臺以數據分析說話,每年車輛年檢有根有據、一目了然。這個“黑匣子”便于駕駛人員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不是靠躲過“探頭”、抱以僥幸而逃避責任,使交通事故肇事者在時時刻刻的數據面前無可爭辯或無理取鬧。分析平臺從疲勞駕駛、夜間駕駛、行駛里程、超速、急加速/急減速、車輛闖禁區、超載、駕駛行為等方面建立車輛駕駛行為模型。其中,超載分析、駕駛行為評分以及保險車費率調整系數確定等功能模塊,正處在研發第二階段。此課題至目前為止共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6項發明專利,其中2項已進入實質審查階段。
有關人士認為,這個取名為“駕誠寶”的互聯網+時代下的車輛駕駛行為分析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將廣泛應用于社會多項事業,其中,主要應用領域為政府部門、保險公司、運輸企業、增值服務提供商、駕駛員。(管志華)
(責編:潘華、軒召強)
原文鏈接:http://sh.people.com.cn/n2/2016/0706/c134768-28623212.html